九年筑一梦 荒山变金山 岑巩一夫妻成为“油茶明星”

来源: 本站原创      2020-08-17 16:07:17
字号: T| T

9年前,一颗梦想的种子在廖兴夫妇心间发了芽;9年来,夫妻二人细心呵护这个梦想。如今,荒山变金山,日子过得甜蜜蜜。8月,黔东南州岑巩县注溪镇中寨村的油茶基地生机盎然:一株株油茶树上,油茶果簇拥着叶子挂在枝头,散发出清香。山林里,不时传来交谈声。“这两个枝条是重叠枝,要把它剪了。”“这样一掐,这根枝条抽芯就完成了。”“短枝属于挂果枝,要少剪点……”


农技人员指导廖兴修剪枝条

循声而去。农技人员正在给基地负责人廖兴讲解示范枝条修剪技术。另一头,妻子侯永菊手握镰刀勾起杂草,正在和工人们给油茶林“减压”。听完讲解,廖兴立即操刀上阵,紧皱的眉头也渐渐松开了。“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。就说这个抽芯法,文字描述看不明白,不知道到底抽哪里,但今天技术员一讲,剪给我看,马上就懂了。”望着漫山遍野的油茶林,摸着一颗颗油茶果,夫妻二人脸上笑开了花,可是心里还是忍不住酸楚,因为这个果实着实得来不易。1988年,廖兴从原湖北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毕业后,就去了凯里一家玻璃厂工作,并结识了妻子。1996年,玻璃厂遇到改制,他们俩失了业。

油茶果

下岗后,考虑到家里孩子和年迈的父亲,夫妻俩想方设法挣钱。跑车、做生意......想做的能做的都做了,日子似乎有了一些长进,可廖兴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却始终静不下来——他想回乡创业!2011年,岑巩出台的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给了廖兴希望,于是夫妻俩横下一条心,承包500亩荒山种油茶。油茶6年后才挂果,见效慢。加之中寨村是岑巩县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,全村经济发展滞后,群众思想保守。两大难题成为了廖兴夫妻遇到的“拦路虎”。

修剪的枝条

“当时很多农户不愿意承包土地给我,也不愿意入股跟着做,他们觉得油茶没搞头。”侯永菊说,前几年不见收益,一些农户没耐心,会把种植的油茶树给拔了。于是,廖兴夫妇挨家挨户去说;山上山下一趟一趟来回跑;灌溉水源上不了山,就在林下大大小小挖了几十个一米多深的蓄水坑……经过不懈努力,夫妻俩终于把油茶种了下去。由于前几年当地道路不通,油茶果成熟后不光采收不便利,还提高了务工费,导致廖兴夫妇损失了近万元。2016年底,中寨村硬化2条主干道近17公里,实现了全村“三横三纵”交通网络畅通。2018年,全村实施通组公路7条20公里,不仅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,还盘活了村里的部分林地,为中寨村实施“一村一品”油茶项目奠定了基础。如今,公路弯弯拐拐,串联起油茶基地,产业路的打通,给夫妻俩的产业带来了福音。

务工的工人

“现在路好了,大车拖几个来回就可以把油茶果全部运下去。”廖兴说,不管天晴下雨都可以抢收,果子不会出问题,而且路通了,老百姓也愿意来基地务工。经过几年发展,荒山变成了金山,理想变成了现实,油茶树变成了“摇钱树”,夫妻俩也成了当地的“油茶明星”。“去年,基地共有200多亩油茶树挂果,鲜果产量20余万斤,贵州永兴科技公司以每斤1.6元的价格前来收购,产值30余万元。”廖兴说,现在村里共有23户贫困户与他们签订了入股协议,每年发放劳务工资达30万元。“今年,一共种植了1000亩油茶、160亩黄精和300亩林木,根据今年油茶长势来看,会是一个丰收年。”廖兴表示,下一步,将准备扩大黄精种植,带动全镇、全县更多人参与进来,靠产业发家致富是有盼头的。
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。